nuc 13 extreme在长时间高负载下散热表现优秀但噪音明显。1. 在极限负载下,cpu温度可达100°c并触发降频,风扇高速运转确保稳定;2. gpu满载温度稳定在75-85°c,散热表现良好;3. 双烤测试中cpu维持90-95°c,gpu稳定在80-85°c;4. 风扇噪音明显但系统稳定性不受影响;5. 散热设计采用均热板与轴流风扇组合,但受限于紧凑体积热量易积聚。优化方法包括改善通风、调整bios功耗设置、cpu降压及定期清灰。
英特尔nuc 13 extreme“”在紧凑型主机中,其散热表现出乎意料地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,尽管在极限负载下它会毫不犹豫地拉高风扇转速,以确保内部核心组件的稳定运行。它在性能和散热之间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,牺牲了一些静音表现来换取强大的计算能力。
k8凯发国际的解决方案
要测试nuc 13 extreme的散热能力,我通常会用一套相对严苛的流程。首先,确保测试环境的室温稳定在25°c左右,这比较贴近多数用户实际的使用场景。测试工具方面,hwmonitor和hwinfo64是必备的,它们能提供详细的温度、功耗和风扇转速数据。
我通常会从单项烤机开始,比如使用prime95的small ffts模式来压榨cpu,或者用furmark来让gpu满载。nuc 13 extreme的cpu部分(i9-13900k)在prime95下很快就能冲到100°c的温度墙,然后功耗会开始波动,风扇也随之狂转。不过,它并不会因此崩溃,而是通过降频来维持稳定。gpu(我这台是rtx 3060)在furmark下,温度会稳定在75-80°c左右,这个表现对于一个紧凑型机箱来说,其实相当不错了。
真正的考验在于cpu和gpu的双烤。我通常会选择aida64的fpu烤机结合furmark,或者干脆跑几个小时的3a大作,比如《赛博朋克2077》或者《荒野大镖客2》。在这种综合负载下,cpu的温度会维持在90-95°c之间跳动,偶尔触及100°c,而gpu则稳定在80-85°c。风扇的声音嘛,用“起飞”来形容可能有点夸张,但确实非常明显,如果你对噪音敏感,这可能会是个问题。但从性能角度看,它在大部分时间里都能保持一个相对较高的频率,没有出现严重的降频影响游戏体验。这套散热方案,无论是内部的均热板还是那两个大尺寸的轴流风扇,确实是尽力了。
nuc 13 extreme在长时间高负载下的散热表现如何?
说实话,nuc 13 extreme在长时间高负载下,散热确实是它最直接的挑战,但并非不可接受。我跑过几次连续数小时的渲染任务,还有就是前面提到的游戏测试。cpu温度会一直徘徊在高位,基本上就是90°c以上,偶尔会碰到100°c,然后功耗和频率会根据温度墙和功耗墙进行动态调整。这其实是英特尔处理器的一种常见行为,叫做“热墙节流”(thermal throttling),目的是保护硬件。
gpu的表现相对好一些,即便长时间满载,也很少会突破85°c。这可能得益于其相对独立的散热路径和nuc内部为显卡预留的更大空间。风扇噪音是无法避免的,尤其是在这种持续高压下,它会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转速,听起来像一台小型的吸尘器在工作。不过,值得肯定的是,即便温度很高,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,没有出现死机或者蓝屏的情况。它确实在“极限”这个词上做足了文章,把硬件的性能压榨到了极致,同时又努力维持着一个可控的温度范围。
如何优化nuc 13 extreme的散热效果,降低运行温度?
想要优化nuc 13 extreme的散热,降低运行温度,有几个方法可以尝试,有些是硬件层面的,有些是软件层面的,而且操作起来不复杂。
首先,最简单也最直接的,就是确保它的“呼吸”顺畅。nuc 13 extreme的进出风口设计得很巧妙,但如果放置在密闭空间,或者周围堆满了杂物,那散热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。所以,把它放在一个通风良好、周围没有遮挡的地方非常重要。如果你有条件,稍微垫高它,让底部有更多的空气流通空间,也会有帮助。
其次,可以从软件层面进行一些微调。对于cpu,可以尝试在bios里调整一下功耗墙(pl1和pl2的设置)。比如,将pl1(长时间功耗限制)稍微降低一些,或者缩短pl2(短时功耗爆发)的持续时间。这样做会牺牲一点点极限性能,但能显著降低cpu的平均运行温度和峰值温度,风扇噪音也会随之降低。我个人就尝试过这种方式,在日常使用和大部分游戏中,性能损失几乎察觉不到,但机器运行起来明显更“冷静”了。另外,如果对超频或电压有一定了解,也可以尝试对cpu进行“降压”(undervolting),在不损失性能的前提下降低功耗和发热。
最后,定期清理灰尘也是必不可少的。nuc这种紧凑型机器,内部空间小,灰尘堆积会很快影响散热效率。用压缩空气罐定期清理一下风扇和散热片上的灰尘,能有效恢复散热性能。
nuc 13 extreme的散热设计有哪些独特之处和潜在挑战?
nuc 13 extreme的散热设计确实有其独特之处,它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那个“compute element”(计算单元)模块化概念来构建的。这个计算单元集成了cpu和主板,它拥有自己一套相对独立的均热板和风扇散热系统。这种设计的好处是,cpu的热量可以相对集中地被处理掉,并且整个模块可以像一块大显卡一样被插到主板上。
它最大的特色,我觉得是那种“烟囱效应”的垂直风道设计。底部进风,顶部出风,这种设计在理论上是非常高效的,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热空气上升的物理原理。机箱内部为独立显卡预留了相当大的空间,这在nuc系列里是前所未有的,也意味着显卡能有相对充足的散热空间,而不是像某些紧凑型机箱那样,显卡几乎是贴着机箱壁。
然而,这种设计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挑战。首先,尽管有垂直风道,但整个机箱的体积毕竟有限,cpu和gpu这两个发热大户产生的废热,最终还是要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排出。当两者同时满载时,热量会相互影响,导致机箱内部的整体温度升高,这也就是为什么双烤时风扇会转得那么卖力的原因。其次,虽然compute element的散热方案很强,但它的热量最终还是会通过机箱顶部排出,如果用户将nuc放置在通风不佳的区域,或者顶部有遮挡,那么热量就会在机箱顶部积聚,影响散热效率。最后,为了保证性能,风扇噪音在极限负载下是难以避免的,这对于追求极致静音的用户来说,可能需要一些心理准备。
以上就是英特尔nuc 13 extreme猛禽峡谷 紧凑型主机散热测试的详细内容,更多请关注非常游戏网【www.vycc.cn】其他相关内容。